首頁 > 熱點 > 正文

雷臺漢墓是什么樣的景點?雷臺漢墓有哪些文物遺存?

2023-05-10 13:07:05來源:路途網

雷臺漢墓是什么樣的景點?雷臺漢墓,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(qū)北關中路272號,約建于東漢晚期,因出土中國...

雷臺漢墓是什么樣的景點?

雷臺漢墓,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(qū)北關中路272號,約建于東漢晚期,因出土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聞名。

雷臺漢墓為大型磚石墓葬,兩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臺(雷臺)下。1號墓為夫妻合葬墓,規(guī)格較高。其墓門向東,由長斜坡墓道、甬道、前室(附左、右耳室)、中室(附右耳室)、后室組成。有正寢便殿,便殿是正寢的附屬建筑。墓門上方有磚雕門闕一座,墓室總長19.34米,條磚砌筑,覆斗頂,藻井方磚繪大型蓮花圖案。2號墓形制與1號墓相似,只是規(guī)模不及,且無耳室。

雷臺漢墓為大型磚石墓葬,兩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臺(雷臺)下。

1號墓為夫妻合葬墓,規(guī)格較高。其墓門向東,由長斜坡墓道、甬道、前室(附左、右耳室)、中室(附右耳室)、后室組成。有正寢便殿,便殿是正寢的附屬建筑。墓門上方有磚雕門闕一座,墓室總長19.34米,條磚砌筑,覆斗頂,藻井方磚繪大型蓮花圖案。2號墓形制與1號墓相似,只是規(guī)模不及1號墓,且無耳室。

雷臺漢墓有哪些文物遺存?

銅奔馬

銅奔馬,又稱“馬踏飛燕”,高34.5厘米,長40.5厘米,后腿右足踩一飛鳥,三足騰空,長尾翹舉,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武威雷臺漢墓,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。

銅奔馬,一蹄著燕,三足凌空,昂首舉尾,呈飛奔狀。體型矯健,氣韻生動,神形兼?zhèn)洌乾F實和想象的完美結合。把奔馬的一足擺在了一只飛燕身上,讓飛燕探首回顧,收足展翅,仿佛是凌空奔馳的駿馬超過了流星般急翔的飛燕。使人感到風馳電掣,瞬間千里的動感,“天馬行空”,勢不可當的氣勢。創(chuàng)作者奇妙而和諧地排除了地面和空間障礙,解決了造型藝術中重量和速度、想象和現實之間的矛盾,同時又科學地達到了平衡穩(wěn)定的效果,完美地塑造了一個凌空飛馳的奔馬形象。

漢代古井

古井,位于雷臺東南角,距墓道入口2米處,貫穿了整個夯土層,與墓道相鄰,一直修到古墓中。古井深12.8米,是用典型的漢代古薄磚砌成。底部以“人字形”方式砌成,在我國考古中也不多見。據考證這口古井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逐漸干涸。

這是一口用磚堆砌而成的井,磚與磚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材料,井壁的磚大部分已經嚴重風化,只有井底的部分壁磚仍保存良好。經過測繪,工作人員發(fā)現它并不是一口垂直的井,開口處直徑0.95米,井底直徑0.86米,而井中部的直徑達1.15米,古井整體呈腰鼓狀。

錯金鐵鏡

雷臺漢墓出土的這枚錯金鐵鏡具體的鑄造地與來源已不可考,但從以上墓葬考古資料與文獻記載來看,此墓之所以以錯金鐵鏡隨葬,就在于比起銅鏡,這種錯金的鐵鏡在當時可能更加珍貴,是一種身份的象征。這枚錯金鐵鏡因其精美絕倫的錯金裝飾、又兼是漢末貴族奢華生活的代表而倍受這位張姓將軍的珍愛,乃至死后隨葬于墓中。陳炳應先生經過研究后認為雷臺漢墓出土的這枚鐵鏡應定名“變形四葉八鳳連弧云紋鏡”鐵鏡,圓形,鏡體扁平。直徑21厘米。半圓形鈕,因銹蝕,鈕圓而不規(guī)則。出土時在鏡的正、背兩面發(fā)現有殘存的絲織物痕跡,應是鏡囊殘留。鐵鏡鏡體銹蝕嚴重,一部分鏡體因腐蝕體脫落而導致紋飾缺失,同時還存在著局部銹體層狀膨脹而將紋飾覆蓋。

關鍵詞: 雷臺漢墓 雷臺漢墓的介紹 雷臺漢墓的

責任編輯:hnmd004